close


記得以前家裡是經營收購魚苗的
幾乎也算是旗津唯一從事這行業的
這行業在我家收起來之後也沒人做了
(因為沒人收購,自然沒人去捕捉魚苗囉)
(收購魚苗這個往事如果資料找齊再跟大家分享)

小時候鄰居都把捕捉魚苗當作是副業
把捉來的魚苗拿到我家賣
用的是極細的棉布+弄成像是兩個大竹竿交叉
中間的地方放一個小瓶子收集捉到的魚苗
這是一個有季節性的副業
冬天捉的是鰻魚苗,夏天捉的是虱目魚苗
常常捉到一些奇怪的魚類
像是小獅子魚、小海馬、小河豚
放在家裡也養不活,所以都成了我的收藏


◇小時候看到的小河豚◇

小河豚在左上角那一張是平時狀態
稍微碰一下肚子就會膨脹起來
這是要驚嚇敵人的反應
在水中就吸水來膨脹自己的身體
在水面上就吸空氣來膨脹自己
所以右下角就是浮在水面上的照片囉

◇河豚◇

上圖的河豚比我小時候看到的大多了
因為現在已經沒人捕捉魚苗
所以也捉不到小河豚
有的是人家釣到沒地方養就拿到我家海水水族箱養

◇獅子魚 I◇

圖中的獅子魚也是
比我小時候看到的大多了
這在一般海水水族館也要賣$5000以上,因為很大隻
我都是拿大碗小心地承著

◇獅子魚 II◇

後記:
跟我相熟的朋友
一定都知道我家是開海鮮餐廳的
說起旗津的冠洲海鮮餐廳
算是小有名氣啦

可惜照片中的魚MODEL在幾個禮拜後被偷走
為了這件事怨了我哥哥很久
因為一隻獅子魚你可以很清楚知道被偷
但是裡面還有一堆龍蝦、螃蟹等等高級海鮮
如果每天不清點數目,怎麼知道到底跑到那邊去了
說著說著就把我之前學的企業管理拿出來......

ANYWAY,今天不是來打廣告的
只是忽然想到之前有拍一些照片
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小知識分享:
    河豚魚學名暗紋東方鲀,又名氣泡魚,屬鲀形目,是暖水性海洋底棲魚類,在我國各大海區都有分佈,常見有數十個品種。河豚魚身體渾圓,頭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鮮艷的斑紋或色彩,體表無鱗,光滑或有細刺。

    幾乎所有種類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的性腺、肝臟、脾臟、眼睛、皮膚、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臟有劇毒,其次為腎臟、血液、眼睛、鰓和皮膚,精巢和肉多為弱毒或無毒。河豚毒素比較穩定,不易用鹽腌、日曬、一般加熱燒煮等方法消除。漁民們加工處理前先去除內臟、皮、頭等含毒部位,洗凈血污,或長時間烹煮、或腌制食用。如果一個環節操作不細緻,毒素會很快發作,且一般無法搶救。在日本,烹飪河豚魚設有專職廚師,嚴格加工處理,而且一般由廚師親嘗第一口,再靜待20—30分鐘後才可端上餐桌。

    河豚是脊椎動物中第二種基因序列被解開的動物,僅次於人類。不過為什麼人們對河豚的基因序列會那麼感興趣呢?研究計畫的主持人之一Greg Elgar表示河豚隻所以受到注意是因為他的基因體數量及種類跟人類極為相近而不是因為他有毒而且圓滾滾的身體,更不是因為河豚很好吃的原因。

    獅子魚是一種海水養殖觀賞魚-觸角簑 的俗名之一,顧名思義,他的外型非常漂亮,有很多突出的背鰭且通體斑斕,整隻魚看起來就像一隻張牙舞爪的獅子一樣,現在有很多人將他養在自家的水族箱中用來觀賞;珊瑚礁魚類中最悠游自在、威風八面的魚應非「獅子魚」莫屬了。獅子魚它可以肆無忌憚,目中無人的主要理由是因為獅子魚的背鰭、胸鰭和臀鰭的鰭棘和鰭條不但特別長,而且每根硬棘的基部都有毒腺,平常多半是完全豎立伸展開來,讓想打它主意的掠食者,根本就沒有地方可以下手。獅子魚也不是沒有弱點的,它的腹部就沒有棘刺保護,所以當它遭遇危險時,或是在休息時都會以腹面貼壁,背面朝外的方式來尋求自保。獅子魚是夜行性,晚上開始獵捕甲殼類或小魚為食,白天則停在水中或礁洞中休息,一動也不動,所以常成為潛水攝影最容易獵取鏡頭的對象。獅子魚屬於⅓科中的簑⅓亞科,全世界有5屬17種,台灣記錄有7種,多分佈在珊瑚礁地區。獅子魚的英文俗名,除了「獅子魚」外,還有「火雞魚」和「火焰魚」的不同稱呼。一般胸鰭鰭條癒合不分離的種類是「獅子魚」,或「火雞魚」,另一些種類胸鰭鰭條一根一根分開,好像煙火一樣綻放的是火焰魚。它的毒素存在鰭的毒囊裡面,鰭的位置分布身,從背部、肛門附近、腹部都長有鰭;平常毒囊被皮膚包住,一旦受到刺激或碰到獵物,鰭刺進獵物體內,毒液即由毒囊釋出射入獵物體內。

部分摘自: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huanjing/267256.htm
http://fishdb.sinica.edu.tw/~fishdmp/fhNormal/page03-b-all/lionfish/%E7%8D%85%E5%AD%90%E9%AD%9A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poliontsay 的頭像
    napoliontsay

    Napolion's Sign

    napolionts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